包容创新 小剧种排出精品大戏 ——沪剧《陈毅在上海》专家评议会侧记 全球滚动
5月17日,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第二场参演剧目沪剧《陈毅在上海》专家评议会在武汉举行。此前,16日晚,《陈毅在上海》在湖北省戏曲艺术中心精彩上演,整场演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不少武汉观众赞叹:“沪剧原来可以这么大气,这么美,这么好听!”
评议会上,主创单位上海沪剧院的代表介绍了剧目创演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发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和点评。
可贵的传承:六代演员同演一部戏
【资料图】
《陈毅在上海》副导演、陈望道扮演者王明达透露,《陈毅在上海》创排颇不容易,从2021年3月第一次创作会议,到当年8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剧组不断打磨修改,精益求精、逐步完善,才有了如今比较理想的样貌。他介绍,沪剧有200多年历史,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兼收并蓄,包容性很好。“《陈毅在上海》这个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改变了沪剧原来的演出样式,除了拥有沪剧原汁原味、悦耳动听的唱腔,也有写实的现实主义表演,还有戏曲武打、现代舞、大型交响音乐、多媒体以及电影等等综合性的展示,此外,演出阵容达到185人,创造了沪剧历史纪录。”
“《陈毅在上海》这部带着红色基因的剧目来到英雄城市武汉演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洗礼。”《陈毅在上海》中陈毅妻子张茜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吉燕萍说,虽然戏中张茜的戏份不是很多,但都很重要,可以让观感受到陈毅柔软、温暖的一面,让人物更加亲切、真实可信。
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团长吴争光透露,《陈毅在上海》这个戏里,剧院的六代演员全都参演了,年龄最大的汪华忠老师已81岁,最小的是00后年轻演员,通过排戏,老艺术家对年轻演员传帮带,体现了可贵的艺术的传承,也大大地提升了青年演员的成长速度。
包容与创新:小剧种排出感人大戏
“看了《陈毅在上海》,感觉非常亲切、震撼,沪剧这种原本小家碧玉似的剧种,能演出这种黄钟大吕、气势磅礴的大人物、大时代、大背景下的这么一出戏,非常难得。”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编剧胡应明表示,该剧演员表现精彩,唱得韵味十足,感情刻画细腻,尤其表现了陈毅的大智大勇、大担当、大情怀,在这一点上表达充分到位。同时他觉得,剧中的一些戏“剧场性”大于“戏剧性”,希望该剧加强“有戏”的细节情景,同时加强一些主动出击的戏剧动作。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赵伟明表示,上海沪剧院是带着对老市长陈毅的感情来排这个戏,成功地塑造了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胆有谋、有高度有温度、可信可爱可敬的陈毅市长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从表演上,主演孙徐春扮相酷似陈毅,表演到位,圆满完成了角色创造,唱腔和演唱感人好听、有穿透力,此外现代科技光影手段在这个戏里有充分运用,还有群体舞蹈表演的穿插,体现了海派艺术包容开放的艺术特质。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张刚说,《陈毅在上海》演出令人耳目一新,有现场冲击力。舞台和布景衔接变换,形成了动感、沉浸性的舞台样式,有别于传统戏曲,非常成功。从音乐上说,演员们的功力都非常深厚,运腔地道,显示了上海沪剧院的家底非常丰厚,“通过一台戏听到沪剧这么多的流派唱腔,听到这么多优秀艺术家的演唱,对观众来说是莫大的享受。”
“搞原创现代戏很难,真人真事的现代戏更加难,看《陈毅在上海》,感觉上海的艺术工作者们太了不起了,值得我们学习。”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原院长吴培义表示,《陈毅在上海》的主创团队政治站位高,也有本事有能力,特别是在戏曲风格的现代探索方面,有很多成功之处,整部戏在创新的形式下,保留了浓厚的戏曲艺术品质。
精益求精:让精品走得更远
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研究员秦华生认为,《陈毅在上海》的精彩之处,一是结构独特性,全剧是一个长藤结瓜式的结构;二是形式的独特性,注重运用多媒体、话剧加唱等形式;三是审美的独立性,很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尤其是青年观众。“如果从鸡蛋里挑骨头,我认为可以研究一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戏曲化,减少大的群众场面,而增加人物有悬念的、有戏剧张力的戏剧性场景。还有,结尾可以更加简洁一点。”
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郦国义表示,这次来参加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第一天看《罗帕记》,感受到非常典型的传统戏曲美,第二天《陈毅在上海》把两部吉普车开上舞台,感受到时代的创新。两者都很好,真的是百花齐放。“这对我们很有启发,要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我们的舞台艺术和文化自信展现出来。”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二级调研员彭蓉表示,《陈毅在上海》以丰富细腻的表演、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以及交响乐、多媒体等多元艺术手法,呈现了一台表演精湛、制作精良、非常好看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戏曲的人物画廊和当代戏曲的宝库。尤其是剧中陈毅市长塑造很成功,他高超的政治策略、驾驭能力和情商都值得现在的领导干部学习,相信这个戏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对剧中一些台词、唱词、表演动作、正反面人物戏的比例等,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表示,武汉观众的热情和极高的欣赏水平令他感动,“感谢武汉的观众,感谢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意见建议,我们沪剧人一定更加团结努力,把这个戏打磨得更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