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北京门头沟消防: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门头沟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天气,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雨声就是哨声,汛情就是命令,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指战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抢险救灾行动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考场和战场,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7月31日下午,暴雨山洪导致断路、断电、断网,各消防救援站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按照既定方案迅速出动,有序开展救援。斋堂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指战员不惧艰险,冒着暴雨洪流,成功处置了“法城村群众被困、109国道车辆被困、牛战村七旬老人紧急转移送医”等多起险情。同时在斋堂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组建3支“红色斋堂突击队”,徒步挺进16个失联村落开展紧急救助、探查受灾情况、送去应急物资,为后续救援提供了第一手信息。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指战员在草甸水村转移被困群众时,连续救援十余小时,直至10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顾不上休息又转战灾情严重的南辛房、潭墅苑等地开展救援。大台小型消防站作为失联时间最长、营房损毁最重的队站,支部12名指战员无暇悲伤,就地组织28名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转运受伤老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为病人送去“救命药”,深入失联的9个社区搜救被困群众,将灾情第一时间反馈给街道政府,连续鏖战9天9夜,为辖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抗洪的生命大堤。

一个车组就是一支先锋队

支队27个车组按照方案要求,坚守防汛第一线,第一时间开展生死救援,争分夺秒营救被困群众,展现了消防救援的“尖刀”力量。斋堂消防救援站沿河口村前置车组就地协助村委会搭建应急避难场所,在洪水过境的紧急时刻,迅速救出被困屋内及房顶的6名群众和1名婴儿,协助转移村内群众200余人,确保了沿河口村零伤亡。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增援房山区车组在出动途中,交通被洪水阻断,指挥员当机立断,迅速到附近村庄排查险情,将居住在河道周边的村民转移至村委会,又利用卫星电话帮200余名村民向其亲属传递了平安消息。龙泉消防救援站妙峰山镇救援车组在506厂附近突遇山洪泥石流,就地组织展开抢险救援,利用漂浮绳、救生衣等器材,通过背负、搀扶等形式救出被困房顶及屋内的4名群众,紧急疏散危险区域12名群众,其中有2名九旬老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支队全体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冲锋在前,逆险而行,让群众有依靠、心中有希望。支队党委书记杨复员选派熟悉道路和救援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7支突击队,驱车绕道河北省涿鹿县挺进门头沟区最西部的清水、斋堂两镇17个失联村落进行搜救,往返500余公里,其中徒步行进50余公里,历时40余小时,摸排受损房屋190余间,疏散转移群众94名,为500余名受灾群众发放应急物资,第一时间突进失联村将信息传出。斋堂消防救援站副站长黄志川前置备勤期间,紧急转移沿河口村89名村民,将明长城一处60平米的烽火台改造成临时安置点,筑成了暴雨中的“生存岛”。因通信中断,又徒步近15公里将包村副镇长写给镇党委书记的亲笔书信和沿途6个村庄的灾情带回指挥部,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战坤冒着暴雨和急流,蹚过20米宽的河道,利用拉梯爬上10米高的堤岸,进入被洪水围困的潭墅苑小区,紧急救出15名群众,其中有1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龙泉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马海晗,在妙峰山镇持续奋战30余小时,转移担礼村53名遇险群众,渡过20余米的泄洪河道,成功营救出被困在担礼隧道山顶的2名群众。

灾情磨砺意志,险情检验担当。穿梭在暴雨中的这一抹抹鲜亮的橙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当前,全区消防救援指战员正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帮助群众开展清淤、转移,物资输送,道路抢修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一道重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