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明|孝,不是给人看的!

最近,我从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有关孝道的视频。其中不少是儿子不孝,孙子孝;亲儿不孝,养子孝;还有小儿不孝,大儿孝;儿子不孝,儿媳孝的故事。也有全家孝敬老人的。

我想,这些故事和情节,大家也一定看过,所以本人在这里不再重述。为了教育后人,我似乎觉得补上一件真人真事和另外两件传统故事,倒很有必要。

我的原籍,村子里有一户人家,老太婆去世,留下老汉和三个儿子与一个女儿。女儿出嫁,离娘家7、8里地。

老汉年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话起居不能自理。三个儿子不管不问,全靠女儿一人悉心照料,老人的吃喝拉撒睡,侍候的非常周到。村里无人不夸她是个孝顺闺女!


(相关资料图)

老人病逝,三个儿子装模作样,哭天喊地,在老人灵前摆上供桌,放上若干好吃的东西,让去世老人享用,彰显孝心,究其实质是为了表演给人看看!

闺女一看火了,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一下子把供桌掀翻,怒斥道,装什么装,他活着的时候,你们不管,他死了您给他买吃的,你们看看,他吃了一点没有?!

这话引起街坊邻居的强烈反响,都赞同闺女说得好,做得对。而对那弟兄三人愤愤不平,嗤之以鼻!

这件事引起我的一段遐思。

行孝,不是演一场戏,不是为了求得外人的喝彩和掌声。

行孝,其实就是一种回报,用实心实意和一言一行去报答养育之恩,去完成自己在这个尘世的第一使命:使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人都是父母所生,谁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任何人的成长,其父母不知付出多少汗水和艰辛!人小时候,做老的怕你冻着热着。长大成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唯恐孩子不顺心。临走还得缝好衣衫鞋祙,打点行装,让儿女带上,生怕儿女混不出个人模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又能得到几份回报?!现在看来,做儿女的能拿出父母十分之一的爱心回报老人,也算得上是孝男孝女。

常言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忠不孝,心存不善之人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做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贵人,都应尊老敬老。不应虐待和遗弃老人!自古至今,不孝之子,很难得到人们和官府的信用。封建社会,为官者父母丧亡,离任二年零七个月,为父母守孝,这叫丁忧。人类这样,禽兽也不例外,羊有跪乳,鸦有反哺。这事我有验证。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我家堂屋曾有一窝燕子。一双大燕子成天忙忙碌碌,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捕捉飞虫喂养小燕子,即使下雨,也不肯停歇。小燕子出飞后,就去扑食,喂养大燕孒。大燕子蹲在树枝上等待小燕子到来,坐享福份。这事对我很有触动和启迪,联想到有的人不孝,不仅发问,难道人不如禽兽?另有两个故事,让人看了以后也很受教益。其一,说的是一个农夫,因为老爹吃饭时,端不住碗,经常把饭碗打碎,就专门给老人做了一个木碗。吃饭时,每当老人端起木碗就泪流不止。此情此景被孙子看在眼里。孙子心灵手巧,一天他学着父亲的样子,在做木碗。其父看见,问儿子做木碗干什么。儿子说,等你老了的时候,好给你用!父亲一听,受刺激不轻,他知道这是自己做错了,儿子在跟着学。自此以后,他便把老人用过的木碗收了起来,不让老人再用。

另有一例,一个成年男人,嫌父亲年老,想把他遗弃。一天他挑着两个篮子。一头挑着年迈的父亲,一头担着年幼的儿子。来到祖坟,把盛着老人的篮子留下就要离开。儿子说,爸,你不要爷爷了,怎么篮子也不要了。成年人说,无用了,不要了。儿子却说,你不要,我要。父亲说,你要个破篮子干什么。儿子说,等你老了的时候,我再用它挑你,也把你送到这里。当父亲的听后,吓了一跳。当即回心转意,又把老人挑了回去,好生侍候。从以上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孝道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天长日久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像开头三个装模作样哭爹的儿子,其后人到时候恐怕也会来一场装模作样哭爹的演戏吧?

关键词: